每日靈修20240206:禁食-兄弟相殘?

引言

提到「兄弟相殘」,相信我們最直接聯想到的,是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曹植寫的「七步詩」:「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」。這首詩出現的「原委」,是曹植的兄長曹丕,對曹植的才華既嫉妒又猜忌,認為他才華橫溢,會危及自己的王位。曹丕登基後,借故要曹植七步內作一首詩,否則便要治他的罪。曹植雖迫於無奈,但才思敏捷,短短七步間便能想出這千古傳誦的名句:「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」巧妙地把同根而生的豆萁與豆子,喻作同父同母、血脈相連的兄弟。這首詩通篇未道破「兄弟」這一本體,但人們一聽便知,詩中所說,正是指曹丕迫害親弟曹植一事。

或許,嫉妒往往是導致兄弟相殘的一個最大可能性。當我找「七步詩」的資料時,找到一篇從心理學來理解兄弟相殘的一篇文章,作者引用了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的理論,指出「佛洛伊德寫道:「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會假定:兄弟姊妹會相親相愛。人人都有跟兄弟姊妹不和的經歷,且不單成年後才相爭,在孩童時期已開始相爭。」他認為,年長的孩子會欺負弟妹,奪走弟妹的玩具。年幼的孩子則妒忌、畏懼和憤恨兄姊。在佛洛伊德心目中,孩子是「絕對自我中心」(absolutely egotistical)的,只求滿足自己的慾望,哪會有孟子說的辭讓之心呢?孔融讓梨這件事,若所有孩子都自動自覺的讓梨,孔融讓梨就不會名垂千古矣!」

然而,嫉妒只是兄弟相殘的其中一個可能性;有時親人之間的相爭,又或是爭戰,有可能會是「大義滅親」的表現。「大義滅親」的意思是,為了維護正義,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,使受到應得的懲罰。當然,兄弟之間要做到「大義滅親」,或許並不容易,要「滅」對方的,可能因著手足之情,而要誇過很大的心理關口。然而,若兄弟之間其實一早已不和,甚至早已有嫉妒在其中,「大義滅親」其實也可以是其中一方的手段,讓自己的計謀得逞。

而在我們的信仰中,我們一切都是建基於愛之上,耶穌基督給我們的大誡命,更是要我們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,是以「彼此相愛」作為最重要的根基,聖經中的教導,是要我們經歷神甚樣愛我們,我們也要怎樣相愛。因此,即使是弟兄姊妹做錯了事,需要被「糾正」,或甚可能需要出現「大義滅親」的情況時,也總不能是一種出於嫉妒的「兄弟相殘」。事實上,我們都是會犯罪,而且也十分可能是不斷犯罪的,當我們真的要「出手」時,有可能我們其實也要經歷被糾正。然而,當我們都是依靠主,相信主在任何境況下都是為著我們的好處時,祂必然會引導我們走回正路,雖然過程中可能要經歷一定程度的痛苦。

今天,我們從士師記當中就讀到了一段似乎是「兄弟相殘」的歷史,而當中似乎也是一次「大義滅親」的行動。但我們看見,即使進行「大義滅親」的一方似乎是「出師有名」,但整個過程似乎卻是十分痛苦的。

經文 : 士師記20:18-23

18 以色列人就起來,到伯特利去求問 神說:「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與便雅憫人爭戰呢?」耶和華說:「猶大當先上去。」

19 以色列人早晨起來,對著基比亞安營。

20 以色列人出來,要與便雅憫人打仗,就在基比亞前擺陣。

21 便雅憫人就從基比亞出來,當日殺死以色列人二萬二千。

22 以色列人彼此奮勇,仍在頭一日擺陣的地方又擺陣。

23 未擺陣之先,以色列人上去,在耶和華面前哭號,直到晚上,求問耶和華說:「我們再去與我們弟兄便雅憫人打仗可以不可以?」耶和華說:「可以上去攻擊他們。」

思想

翻查資料,原來我們在這靈修頻道很少讀士師記,唯一一次是在上年預苦期時,讀過一次有關基甸的故事。所以,今天需要在這裏先簡介士師記的特色:士師時期,是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,進入了迦南應許之地的一段時間。約書亞記的後半部份記載了分地的情況,進入士師記,以色列人就按著分地的安排,開始在應許之地生活。然而,由於他們沒有按耶和華的吩咐將所有迦南人趕出,所以引發了很多問題。士師記就是記載以色列人在「定居」迦南後,一次又一次被外族「攪擾」的經過。

士師記的記載明顯出現一個既定的格式: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然後引發耶和華的忿怒,耶和華於是就會使用外族的勢力來欺壓他們。以色列人因著被壓制,他們就向耶和華呼求。耶和華聽到他們的呼求,就會在他們中間興起一位士師成為他們的拯救者,使以色列人得釋放。最後,國中重得太平。但是,當一切歸於平靜,以色列人又會再一次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之後這個週期就會再重覆。整卷士師記,一共出現六位主要士師(Major Judges),和另外六位次要士師(Minor Judges),而這稱為「士師週期」的重覆敘事,就六次出現在六位主要士師當中。但不要以為以色列人會因著這些壓逼與拯救,而學會敬虔,相反地,他們變得愈來愈差。所以學者稱這六個士師週期為「向下的旋轉」(downward spiral)。因此,來到今天我們讀的二十章,以色列人的屬靈境況已變得差無可差。

士師記十九章記載了一件非常邪惡的事情:在一處稱為基比亞的地方,一個利未人娶了一位猶大支派的女子為妾。但就在基比雅,就是便雅憫人之地,這位女子被城中的匪徒強姦了,最後更失去性命。非常奇怪的,就是這女子的屍身,最後被這利未人切成了十二塊,然後更叫人拿著傳到以色列的四境。於是,整件事就傳遍了整個以色列。而這也就是今天我們讀到的經文之背景。今天這段經文一開始時,以色列人已聚集好軍兵,準備一同對付那行出大惡的便雅憫支派。他們向耶和華求問,並且得著回應,要猶大,就是那被殺的女子之支派,先上去與便雅憫人爭戰。但出乎意料,猶大竟大敗,有二萬二千人被殺。而就在出乎他們意料之際,他們仍「彼此奮勇」,重整陣勢,然後再到耶和華面前,以哭號來呼求,以此帶出更懇切的求問,而這次他們同樣得到正面的回應。而帶著這「確認」,他們就再次前去爭戰。下週二,我們會繼續讀他們第二天的戰況到底如何。

默想

以色列人得到神的指示,才與罪大惡極的便雅憫人交戰,但為什麼會慘敗?士師記中沒有給這問題作出回應;但我們知道這一定是有原因的。可能是神叫以色列悔改的一個方法。便雅憫人的罪,事實上正反映整個以色列的靈性光景。這塲爭戰,不單是要消滅在基比亞出現的淫行,也是要為全以色列帶來更新。長遠看來,第一天的戰果,對以色列全軍及領袖,都有良好及深遠的影響。近年來,在信仰群體中,其實也充斥著不少彼此批評的情況,雖然這些情況未知於到達「大義滅親」的地步,但有時說話難聽的程度,可能叫未信的人也會為之咋舌。今天以色列人似乎「名正言順」的「大義滅親」,第一天的戰敗,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提醒?

現在讓我們安靜,想一想你是否曾經很名正言順的對弟兄姊妹作出批評,甚至是不留餘地的作出決絕的審判?今天的經文是否對你帶來什麼提醒

禱告

主啊,感謝祢今天給我們的提醒,當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批判的世代中,求祢讓我們先好好檢視自己的生命,並且讓我們先在祢面前好好悔罪回轉,然後才嘗試以祢的話來給那走差了路的同伴,發出提醒。主啊,求祢讓我們在這些被提醒的過程中,能有忍耐,等候祢給我們的教導,並且在彼此提醒中,持守著我們對祢的信心!阿門!

詩歌

省察自己

Leave a comment